• 医院新闻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国考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 阅读:
  • 时间:2022-10-01
  • 发布:nbknyy
  • 20227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公布了2020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结果,我院考核总分位列全国第3名,全省第1名,2022年930日公布了2021年国考成绩,我院考核总分位列全国第5名,全省第2名,均为国家监测指标等级为A类;2021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文件明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实现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激活公立医院发展新动能、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的目标。

    宁波市康宁医院紧紧围绕绩效考核导向,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推动医院转型发展,高站位谋划医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一体两翼多核”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事业发展五大工程,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党建文化阳光工程,提升服务质量。

    医院文化传承于1919年建设的镇海同义医院,我院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医理念,以建设有温度的医院、争做有情怀的医者为文化建设目标,着力开展“五心”行动:一是党建铸心行动。以党建为统领,传承同义文化精神,积极探索支部“项目化”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党支部工作的实践性、专业性、服务性及科学性,实现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打造“同义心阳光”党建品牌并成为市卫健委十大品牌之一;二是清廉润心行动。创新形成“不忘初心、永葆恒心、唤醒信心、铸就决心”的“四心守廉”“廉政教育+”模式,形成崇廉守廉的清廉医院建设氛围;三是文化载心行动。医院围绕同义文化,形成具有康宁特质的院歌、院徽和医院使命,其中院歌《桑梓之情》歌词由医院职工共同完成;打造同义硬件环境文化,包括同义亭、同义家园(职工之家)以及同义医院创始人铜像等,不断打造文化建设高地和提升职工文化认同。四是群团聚心行动。以工会着力塑造职工贴心娘家人,推动“康宁接班人”计划,开设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引入职工暖心驿站、组织职工运动会、打造疗休养双向选择等举措,凝聚职工合力,团委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抓手,网格化管理为手段,调动青年蓬勃创新力量;妇委会围绕巾帼抗疫、巾帼读书、巾帼强基、巾帼先锋、巾帼志愿服务、巾帼帮困、巾帼技能比武、“巾帼文明岗”选树等“八大行动”,发挥“半边天”重要力量。五是社工暖心行动。医务社工部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相结合工作举措,提供以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家庭辅导、社交康乐、社会支持、资源链接、自我成长等专业服务,将社工行动融入社区康复、病房服务与职工成长,打造“健康天使”志愿者服务品牌,延伸医院人文服务触角,依托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设立同义爱心基金,用于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搭建政府、医院、家庭良好互助平台。

    (二)实施学科建设创品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是积极打造科研平台。借助与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物研究所机构合并契机,建有建筑面积约2000㎡,集合样本量储存量达到30余万的生物样本库、分子实验室、PCR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在内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动物实验中心,同时医院现有专职科研人员30余人,为科研项目产出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以学科建设方向为导向,依托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组建11个学科研究团队,搭建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学科秘书、专家顾问团队为层级的组织架构,围绕医院作为宁波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临床科研融合发展。三是完善学科建设考核机制。制定印发《宁波市康宁医院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科研量化产出为导向,确保学科和团队建设有实效。三年来学术成果逐年递增。

    (三)实施医疗服务提质工程,提升医疗服务效益

    医院党委坚持“一体两翼多核”的学科发展战略,加快医院转型发展。一是资源整合,推动大科化建设。将普通精神科病区,老年精神科病区以及轻症病区进行大科化改革,设大科主任和护士长,形成政策统一联动、资源优势整合,以高效应对DRGs支付、药品集采等医疗体制改革。同时结合支部建在科室的党建要求,大科主任与支部书记以党建业务双线双促,共同加强大科管理。二是专科专业,建设六大诊疗中心。按照“专科精细化、诊疗专业化”的目标,结合医院特色和社会需求,将医院原有单一的精神专科细分为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物理诊疗中心、睡眠诊疗中心、失智症医学诊治中心、情感障碍诊疗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等六大疾病诊疗中心,并实施“一科一品”品牌建设计划,将专科平台定向搭建、专科人才定向培养、研究方向定向投入、宣传方向定向人群的方式不断扩大诊疗中心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三是拓展业务,调整诊疗结构。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专业优势和互联网医院平台,集合院内外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通过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小程序自主预约,线下咨询服务的模式,形成新的业务增长极,目前咨询队伍80余人,咨询室10余间。打破传统药物治疗依赖,推出物理诊疗,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高端物理诊疗中心,针对不同病种,形成个性化诊疗模式。此外医院也在重点推动康复、中医、高压氧治疗等综合疗法。四是优化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首先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关窗行动”,通过自助服务机的投放,实现线上预约就诊、结算、出院、充值一体化功能,整合原有财务收费、门诊咨询、出入院办理等职能,改造完成“医事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置健康e站,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传统就医模式的转型;其次加强院后随访,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随访,分析就医人群需求和预后,着力提升服务品质。

    (四)实施人才栽树工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抓好三支队伍的人才培养。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同义“512”人才工程,通过三年投入300万元通针对不同层次、学科人才培养同义领航人才5名,同义精英人才10名,同义青苗人才20名,形成学科人才梯队。二是专业管理人才。推行学习研究型、改革创新型、高效执行型的“四型”干部管理工程,通过4个维度22项指标对干部素质进行全方位考核提升,通过同义知行学院对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2021年、2022年分别以“有效沟通,数字化思维能力提升”为主题进行培训。三是青年骨干人才。从各条线选拔35周岁以内优秀青年骨干28人,实施导师带教工程培养青年骨干人才,并每月通过“导师大课堂 青年微课堂”进行管理能力、学术能力的培养。四是高层次人才。按照“十四五”关于11个亚专科均有博士及以上人才的目标,以内培外引的方式,优化高层次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比例不断提升,学科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医院已有博士5名,硕士76名,在读博士4名,在读硕士29名,入选市领军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新一届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2.6岁,党员比例75.4%,硕士比例29.2%28名青年骨干培养对象有6人提拔使用。

    (五)实施综合管理精益工程,提升管理效益

    一是信息化助推精细化管理。引入综合管理运营平台,让“信息多跑路,员工少跑路”,推动医疗业务运营和行政管理的掌上办公,着力打造数字医院;自行研发上线多款助力疫情防控的信息系统,远程探视系统、多码核验管理系统、外包人员管理系统和健康码核验系统,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和能力;依托信息化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二是发挥心理服务体系国家试点优势。建设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打造“一平台、六中心”,建设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甬e心坊,形成良好社会效益。三是形成综合目标管理系统考核体系。将十四五规划五年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和月度重点目标的形式分三个层级逐级抓落实,并围绕重点工作,制定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分行政后勤、临床、护理、医技以共性目标、个性目标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每月20日前对上月考核情况进行汇总,有效提升科室重点工作任务执行率和工作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